高雄,台灣(2021年12月24日)- 豐群在今年11月25日舉辦Hookpod工作坊,特別邀請到英國hookpod 公司參與,帶領同仁和有興趣的船東認識新型延繩釣漁業用的鳥類忌避措施Hookpod,希望降低業界捕撈時鳥類混獲情形。
「混獲」是國際上討論漁業環境永續時常提起的議題,其指的是漁船在作業過程中,捕撈起的生物雖然不是目標魚種,卻被意外捕獲、放回或是遭投棄回海中。因捕撈方式的不同,混獲可能對環境或物種影響也不一,就遠洋漁業延繩釣船的作業環境中,海鳥是最常遭誤捕的物種之一。
目前常見的海鳥忌避措施有3種:
1. 在船上設置綁有飄帶的「避鳥繩」,嚇阻鳥類靠近危險區域啄食魚餌。
2. 選擇「夜間投餌」,透過鳥類夜視能力差的生物特性,避開海鳥活動頻繁的時段以防止誤捕。
3. 透過「加重支繩」加速釣繩的下沉速度,減少海鳥誤食餌料以及上鉤的機率。
值得一提的是,中西太平洋委員會(WCPFC)也將鈎餌包覆裝置(Hook-shielding devices)- Hookpods列為推薦的防誤捕海鳥措施之一。Hookpod雖也符合信天翁與水薙鳥保育協定(ACAP)的「最佳作法」標準,但在現行作業船隻上,使用率仍不高,在台灣更是鮮為人知。豐群水產作為遠洋漁業的領銜企業之一,長期關注並參與推廣漁業永續,「減少誤捕」也是豐群希望能協助產業鏈改善的方向。
因此,本次豐群舉辦的工作坊除了宣傳用產業最佳方式減少各類常見的瀕危物種混獲,更邀請英國Hookpod公司駐台代表Keith Barnes,詳細解說Hookpod所研發的鈎餌包覆裝置。該裝置可以直接加裝在延繩釣船的餌鈎上、包住尖端和倒刺,一直等到投繩後的餌鈎下沉10-20米,超過海鳥的潛水深度後,裝置才會釋出餌鈎。這些機制除了可以有效防止鳥類因搶食釣餌,而意外鈎住溺死外,根據Hookpod公司的資料顯示,也可以降低餌料的損毀率,其回收方式也頗為簡便、適合循環利用。
除延繩釣部門及專案小組等內部同仁外,豐群也邀請合作多年的幾位船東夥伴與會,與Hookpod公司進行簡單的三方會談,一同討論鈎餌包覆裝置的未來發展性,也透過船東們分享實務經驗提供Hookpod公司納入考量。豐群和Hookpod公司也鼓勵台灣船東加入Hookpod測試計畫,嘗試將裝置導入延繩釣船,共同評估可行性,希冀能藉此提高環境友善漁具的使用、降低鳥類混獲情形,並帶動產業鏈一同投入漁業永續。